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同城头条  >  本地  >  央视镜头外,晋江不止五店市那一抹红
央视镜头外,晋江不止五店市那一抹红
2019年03月03日 10:24   浏览:14848   来源:晋江同镇



昨晚,咱厝五店市又登央视!

中文国际频道《记住乡愁》第五季

第四十一集

《晋江五店市——红砖古厝贤为尊》

近30分钟的节目

围绕尊贤重德

介绍五店市渊源、历史人物、建筑风格、

家族传承、家训家风、侨胞等内容

展现了晋江丰富独特的历史人文

讲述了一代代晋江人的乡愁故事

而在央视镜头之外

除了五店市

承载晋江的城市记忆

延续晋江人文化根脉的“闽南红”

还有许多

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晋江那些

你可能不知道的古厝

建筑年轮 城市记忆 文化根脉

明清

古厝

笑把流年,换了浅吟低

蔡缵故居


金井塘东


石砌高墙,巍然而立,中间开着一个圆形栱门,上书“辛丑部元”,这是泉州知府俞咨伯为蔡缵立的坊。据传,嘉靖二十年部试,拣选府大夫等官419名,以蔡缵为第一,故为之立坊。


蔡缵是嘉靖十年举人,由同知升任湖广长沙知府,补授云南临安知府,其故居位于晋江塘东。

越栱门而过,即见蔡缵故居。蔡缵后人居住此间,故保存较完好,又因民国十三年曾重建,雕梁画栋依然色彩斑斓,柱壁之上的文字也有了不少白话的内容。

走进古厝,天井之上三角形的蓝色天空,照得屋里摆设影影绰绰,但石壁上的烫金大字却煞是耀眼,引人注目。

蔡家世代家风敦厚,文风相随,角门书卷匾刻的“荔谱”与“茶经”,是蔡家用来纪念其祖先一一宋代名臣蔡襄。蔡缵之曾孙蔡鼎是明末著名理学家,著有《易蔡集解》10卷50万字,曾被南明隆武皇帝拜为左军之师,后隐居卓望山讲学,曾自匾其堂曰“万远堂”。

走出古厝,一条黄狗静卧白石铺就的小径,神情悠然地看着来客,窄巷深深,屋瘠尖尖,一切显得那样的平和安详。

王起教宅


西园车厝


清光绪年间,王起教远赴椰风蕉雨之地谋生,多年的苦心经营,逐渐发家致富,成为菲律宾大名鼎鼎的商人。

光绪十九年,王起教在故乡建造此宅,左边是五开间双落带单护厝楼一座,右边是三开间双落单突规一座。护厝楼顶立着一个亭子,就是当年拍摄电影《陈三五娘》的“梳妆楼”,远远看去,确然有小家碧玉之姿、闺秀羞涩之气。

俯看古厝,高高扬起的燕尾脊,在蓝天白云下,凭空生出一丝国画的韵味来。


密密的瓦楞从四面倾泻而下,中间镂空了一个方形天井,明暗之间,仿佛向天籁传递着某种难以言传的玄机。

终于在梳妆楼朝南的窗户上,找到一点西式建筑的影子,那是几扇积尘重重的百叶窗。岁月无情,这窗虽说已成一个摆设,但终归还在,只是那厝后原先的大花园,据说曾种植着奇花异草,布置着亭台轩榭,安排着假山池沼,想来是很美的去处,如今已荡然无存,着实让人引为憾事。

长顺群屋


龙湖衙口


据史载,清康熙年间,施琅平台后,龙湖衙口许多施氏族人东渡台湾,开拓事业。另有族人置船往来台地经商,开设南津、盛吉、活源、瑞成、长顺等商行。从台湾运来米、糖,又从大陆运去棉布、油料及日用百货。频繁的商业活动一直持续到光绪二十一年台湾被日本侵占方告结束。

光绪八年,施氏几个经商的堂兄弟商定在家乡建业,花了一年时间同时营建18座大厝。单是在鹿港开长顺行的施至扇就建了5座,包括油车间、书房各一座,五座建筑集中在一起,气势颇为壮观。值得一提的是,群屋前还开掘池塘、圳沟通海,小船可从深沪湾运货直达门前,故临池的书房取名“通瀛书舍”。

长顺群屋是典型的清末闽南建筑,红砖外墙,粉堵墙裙,燕尾屋脊,高高扬起。

水磨青石之上的踏梅喜鹊与蕊蕊沉花,白石之上的螭虎香炉,还有南瓜形上门臼,真个是精雕细刻,生动逼真。

而遍及厝内的石刻联对、诗匾,水车堵及屋脊的泥彩绘、灰塑和彩瓷剪粘,更是琳琅满目,流光溢彩,主人的风情雅致一览无遗。文化使长顺群屋熠熠生辉。长顺群屋在布局上营造文化之气,在细节上锻造文化之韵,可谓别出心裁矣。

百米蚵壳厝


陈埭仙石


“千年砖,百年蚵”,这是流传在闽南的一句俗语。晋江,这个名闻遐迩的“海滨邹鲁”,如今幸存着不少贝饰民居,让外人惊诧莫名。在晋江出海口南岸,一个叫仙石的小小渔村,就分布着十多座蚵壳厝,一字排开近百米,颇为壮观,据考证,均为明末至民国时期建筑。

仙石蚵壳厝大都是仿皇宫起造型,精致的燕尾脊,指向苍穹,隐喻着“通天纳祥”,人字形山墙,厚实而古朴。

硕大的蚵壳用三合泥浆碇碇相砌,状如鱼鳞,大多作为房屋两侧及后墙的外墙装饰。蚵壳墙体下配“出砖入石”的墙基,窗框为红砖所砌,红白相衬,形成一道奇特的风景线。由蚵壳构成的墙体非常坚固,不仅历经千年不落,而且冬暖夏凉,不惧雨蚀虫蛀,适合沿海潮湿气候环境。

这些大蚵壳来自何方?是否出自家门前的大海?非也。据传产于非洲东岸。宋元时期,满载陶瓷、丝绸、茶叶的泉州商船,从刺桐港启程,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,到达非洲东岸和北非。返航时,将散布在当地海岸上的大蚵壳装载于船,用于压舱,防风浪覆舟。回刺桐港后,大蚵壳堆积在港口附近,当地居民就地取材,建起一座座蚵壳厝。

近代

古厝

往来古今,一端系着乡

三埕排


深沪科任


三埕排古厝位于深沪科任,1951年由旅菲华侨蔡世强、蔡新祝、蔡连水三人回乡择地开辟新乡时所建,历时一年完工。均为三开间两落大厝,厝身榉头间加盖角楼,前有儿女墙、石埕,厝与厝之间留有火巷。因厝前三个大石埕一字形排开,故称“三埕排”。

站在石埕上,只见古厝的黄釉琉璃瓦,泛着绿橙橙的光芒,檐口的排水口是灰塑的鱼形或彩陶的狮形,个个张大嘴巴怒目而视,仿佛顷刻间便有水如注射出。有雨的日子,雨水自褚红瓦楞间倾泻而下,形成一道晶莹透亮的帘幕。

三埕排的灰塑要数水车堵最为精美,奔驰的马、疾跑的狮、飞翔的凤、摇曳的花,以及枝头的鸟,过桥的牧童,一切惟妙惟肖,恍若真实之景。

当年三埕排的建造者,胸中有丘壑。在相同的面积里,统一规划,统一的砖木石结构,集精美的石雕、砖雕、木雕、灰泥雕、剪瓷、交趾烧于一身。

三埕排建筑的成功典范,曾一度影响了后来的建造者,上世纪50年代有不少华侨纷纷仿效,在新乡建起20多座房屋,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建筑群。

陈清机宅


安海石狮巷


古镇安海,有名桥名寺,更有名人,陈清机是举足轻重的一个。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”,古厝门额之上,孙中山“天下为公”的题词熠熠生辉。

“新林二月孤舟还,水满清江花满山。借问故园隐君子,时时来往在人间。”这是国民党元老、书法家于右任的题诗,冷峻遒劲,如行云流水,在塌寿青石之上泛着清冷的光芒。听说,这首题诗还是不久前才重见天日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为防遭遇覆灭之灾,此间的许多名人题刻被石灰糊起。时日一久,石灰脱落,题刻才陆续被发现。谁曾料及,这座寂寂而立的古厝,竟还隐埋着这么多声名赫赫的名字?

越天井而过,经右侧一条狭窄的陋巷,就到了古厝的后花园,四周筑着两人高的围墙。园中原有一个凉亭,现已夷为平地,只有那些桂花、茶花、薄荷、夜来香、栀子花依然苍翠欲滴,霭霭秋日下,隐约有暗香浮动。

这里之所以能为如许之多的名人所关注,与陈清机人生历程息息相关。陈清机是著名旅日侨领,清光绪三十一年,前往日本经商,同年在东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,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国民党的“福建事变”。先后任晋江县知事、安海区区长,创办安海泉安汽车路公司、安海电灯电力公司等多项实业。

“高山起翰墨,星斗焕文章”。一代侨领故宅,幸而有人守护,其特有的建筑风韵与厚重的文化积淀,如酽酽佳酿,让每一个来访者受益匪浅。

姚金策宅


永和钱仓


不仅仅是一座侨宅。传统古厝的双塌寿模式,石雕、木雕、模雕、红砖组砌等各种精致雕刻,人物历史、花鸟虫鱼皆入画,名人名家名句,以及寓意深刻的吉祥图案,尤其是格扇的娴熟运用,都是闽南传统文化在这一砖一石的缩影,更是华侨对故土根脉文化传承的见证。

也不仅仅是一座闽南古民居。精致的螺旋楼梯、拱圈迴廊,绿釉瓶式栏杆,以及屋顶上的六角亭,细节上的丰富与多变,一切皆洋气十足,用金碧辉煌来描绘姚金策古宅当不为过。70余年光阴如昨,古厝依然如新。

蓝天之下,凭栏远眺,映入眼帘的是近处高翘的屋脊、远处围栏而筑的六角亭,一切在安宁之中美轮美奂。

窗牖狭小,自天井而下的阳光把院子辟出一角阴凉的天地。从虚掩的门扉往里看,有狗立于门里与来者对峙,稍远处绿叶葱葱。明朗而清澈的户外,暗淡又静谧的室内,一明一暗,犹如光与影的世界,流连此间,悠然自得。

济水楼


新塘


浅红色拱廊,淡灰色水刷石外墙,济水楼在这个秋日的黄昏里,静若处子地伫立着,但那瓶形窗的妖娆与屋檐的巴洛克山花,仿佛要打破这份静谧,给济水楼添上厚重的宗教色彩或浓郁的浪漫气息……

济水楼亦称“德珑楼”,地处新塘街道,旅菲华侨蔡德珑于1932年投建,历时两年落成,由两座三层、一座五层钢筋水泥结构的洋楼和一座传统五开间两落大厝组成。从现存最完好、装饰最特色、知名度最高的德珑楼,就可以想象当年这些建筑落成后,其独特的风格与俊朗的雄姿,会凝聚多少艳羡的眼神。

那些精美的砖、木、石雕,那些板壁上竹、荷、梅的水墨画,以及龙飞凤舞的名家书法,穿插其间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……一切显得那么的自由、动感、富丽。

古厝以无比曼妙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,富有人性,充满个性,如凝固的音乐、诗意的语言,美化了这块土地。

历经岁月的起承转合

跨过历史的滚滚长河

光影之下

古厝定格成一方风景

一砖一瓦垒筑了一个家族的愿景

一草一木承载着数代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

无论走得多远

晋江人灵魂的栖息地

还是这里

来源 | 《晋江古厝》

文字 | 郑君平 吴金鹏 粘良图

摄影 | 施清凉 林福荣 鲍荣华

整理编辑 | 陈旖旎



走过路过留个赞,告诉小编你来过~点赞是喜爱,转发是真爱ヾ(◍°∇°◍)

头条号
晋江同镇
介绍
推荐头条